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马士华)。
供应链概念: 系统角度的认识
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各单个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其中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出的规律性决定系统的功能行为。
稳定性(适应性I): 系统总是以固定约束的存在为特征的。如果环境中不受约束的因素所引起的扰动未超过它们的自稳定临界值,那么它们总是自我稳定在稳态中或稳态周围。
系统通过内部变量的对等变换补偿环 境中条件变化的自动调节,使得整个集合的各种特征变量比它的组分变量之和明显地要少,写成一个公式:
Vs<<∑(va+vb+vc……+vn+)
这是一个系统最重要特点。
比如: 单位产品生产,配送成本较低的 生产组织才能够存在; 具有交易费用较低 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才能够稳定。
自组织不能仅仅孤立地考虑原有系统得到理解,自组过程要求选择相邻较高的上层系统的战略层次来把握 。
层次性:
系统在它们的环境中既围绕现存稳态 适应性地自我稳定,又自我进化到适应性更强的状态——系统本身将朝着不断增加等级结构的方向展。
在层次结构中,某个层次上作为整体 发挥功能的系统在较高层次上作为其部分发挥功能。而且任何层次上(最低的除外)某个系统的各部分本身都是较低层次上的整体。
2.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管理的三层模型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问题
研究方法
供应链管理的层次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商业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特点
目 标:顾客服务水平、效率、成本
层次结构:通过战略、战术与执行的有效衔接,以及资源、流程、信息与组织的合理配置,实现功能集成。
动态适应: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反馈关系,实现对环境的适应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理解
供应链管理系统目标与功能
系统的目标基于外部环境的要求与内部的约束
系统能够产生出单个要素不具有的能力:以低成本、高的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
管理系统层次结构
战略层次
运作层次
执行层次
管理系统行为适应性
通过对各层次绩效的测量与反馈适应变化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问题
供应链战略目标与决策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实现系统功能,如何进行各层次的系统设计?
网络设计
合作关系建立、维持与变化
产品开发系统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业务流程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
组织系统设计
如何建立绩效管理系统,以保证系统行为与功能目标的一致性?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
3.研究专题及其进展
网络经济环境下供应链战略研究
供应链合作机制及其产品合作开发实证
制造企业分销网络设计
供应链集成运作计划
供应链环境下订单管理流程建模与评价
物流组织设计研究
供应链绩效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决策
从系统的角度对供应链系统的环境、目标、系统的要素、结构加以描述
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研究对供应链演化的驱动要素、演化过程、演化特征及其属性进行描述
建立“环境—供应链结构—绩效”关系模型
研究各项供应链结构要素匹配关系模型
研究目标权衡与决策路径选择关系模型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论,对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过程、目标准则、主要决策及其约束因素加以描述
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
从系统的角度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目标、环境影响因素 、合作关系类型、合作行为、合作(合同契约)机制、合作绩效加以描述
建立“合作行为——合作机制——合作绩效”的关系模型
从决策的角度对合作关系的决策过程、决策准则、可能的决策方案及其方案约束因素加以描述
方法运用:机制设计,合作对策,多准则评价方法,决策仿真方法
供应链网络的规划与重组
从系统的角度对网络设计的目标、环境影响因素、网络的类型、形式、属性、边界、网络决策行为与绩效进行描述
建立“环境变化——网络结构——网络绩效”关系模型
建立外包决策模型
建立地点-能力-运输联合决策模型
从决策的角度对网络重组决策的过程、环境因素、决策准则、决策方案进行描述
供应链业务流程整合与重组
从系统的角度对流程整合的目标、环境因素、流程的要素、结构形式、类型、重组行为与绩效加以描述
建立“网络关系——业务流程——流程绩效”的关系模型
建立“组织规制——业务流程——流程绩效”的关系模型
建立“流程技术——业务流程——流程绩效”的关系模型
运用系统方法论,探索建立业务流程重组的新方法
供应链计划集成
从系统的角度对供应链计划的目标、环境因素、计划的要素、集成形式、类型加以描述
建立计划集成的体系结构模型
建立多层次计划集成模型
建立多阶段计划集成模型
运用系统、决策方法,探索计划集成的新方案(基于约束网络的计划集成方法)
理论支持:系统集成论,决策理论
方法:规划方法,网络技术,IT技术应用
研究着眼点:从企业跨职能计划过程集成研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