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厂商,许多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估以及采购量的分配(同一产品有多家供应商),还是由总经理或采购部经理等少数人人为的、感性的行为来决定的。其结果并不能准确地体现供应商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评估,也使得供应商之间并不真正具有可比性。本文试图通过X公司的例子来展示一种对供应商评估较为系统的评估方法。
X公司是一个有6年历史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他们意识到以往的由采购部经理进行供应商评估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并很难公平对待供应商。同时,这也可能带来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X公司除了采购部以外,还有储运部、质量部、生产部、财务部和销售部等多个业务部门。在工作中,他们逐渐注意到材料的价格,已不再是决定供应商或评估供应商的唯一因素。许多的其它非价格因素,如售后服务、质量、技术支持等,最终还是影响着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因此,X公司的管理层决定由多个部门的代表共同组成一个小组,来进行供应商的评估。
评估小组的几个代表分别列出了各自关心的项目:
采购部 价格、交货数量的稳定性、按时交货;
质量部 送货规格的准确性、质量的稳定、包装和外观、供应商的质检报告和文件的准确、书面投诉;
生产部(工程部) 质量、技术支持、按时交货;
财务部 单证的准确。
经过多次的讨论,评估小组同一了思想,并将所需评估的项目根据其权重排列如下:
* 质量 25分
* 价格 25分
* 按时交货 10分
* 书面投诉 10分
* 技术支持 7分
* 包装/外观 7分
* 送货规格的准确性 6分
* 单证文件的准确 5分
* 交货数量的稳定性 5分
总分: 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