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般创新”来说,它们必然依循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律。总结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成功的变革与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一、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
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1、技术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企业资源的获取、生产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2、人口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劳动市场的供给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3、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增长的经济背景可能给企业带来不断扩大的市场,而整个国民经济的萧条则可能降低企业产品需求者的购买能力;4、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而可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或劳动者对工作及其报酬的态度。
就系统内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主要有:1、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可能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因而始终困扰着企业的管理人员。这种卡壳环节,既可能是某种材料的质地不够理想,且始终找不到替代品,也可能是某种工艺加工方法的不完善,或是某种分配政策的不合理。2、企业意外的成功和失败,如派生产品的销售从而其利润贡献出人意料地超过了企业的主营产品;老产品经过精心整顿改进后,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完善,质
量更加优异,但并未得到预期数量的订单、、、、这些出乎企业意料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可以把企业从原先的思维模式中驱赶出来,从而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
企业的创新,往往是从密切地注视、系统地分析社会经济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
二、提出构想
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或将威胁转换成为机会,采用头脑风暴、特尔菲、畅谈会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三、迅速行动
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甚至可能很不完善,但这种并非十全十美的构想必须立即付诸行动才有意义。“没有行动的思想会自生自灭”,这句话对于创新思想的实践尤为重要,一味追求完美,以减少受讥讽、被攻击的机会,就可能坐失良机,把创新的机会白白地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四、坚持不懈
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不可能“一打就中”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创新者在开始行动以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会前功尽弃。要在创新中坚持下去,创新者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有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既为减少失误或消除失误后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或纠正措施,又不把一次“战役”(尝试)的失利看成整个“战争”的失败,要知道创新的成功只能在屡屡失败后才姗姗来迟。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这句话对创新者应该有所启示。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