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流程的构成
组织工作流程作为完成一项任务的全过程。因此,它的构成因素是离不开工作本身和工作各环节的先后次序和各环节间的转换关系:
1.工作。组织的工作流程是由一些具体工作或步骤所组成,任务的特性决定每个流程中具体工作的内容及要求。对于程序性任务人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顺序和步骤,只要照此进行便可获得圆满成果。而非程序性任务,对于人们来说是偶然发生的、没有规律性、探索性的,没有既定的工作步骤,人们需要探索什么是应该做的工作,什么是不应做的工作,什么是最佳的工作路线等问题。
2.逻辑关系。它是指流程中具体工作步骤之间客观存在着先后顺序的关系。但是,现实中一个工作流程的逻辑关系不是唯一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具有可选择性。每个工作流程的现实选择都受到各种影响构成的作用。这种可选择性赋予工作流程可以改造和变动的特性,从而为人们探求最为满意的工作流程,追求高效的完成任务提供了可能。
3.转换关系。任何的流程从上一个工作环节到下一个工作环节的转换也会受到时间、空间、各种物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转换关系是对这些限制的描述。转换时间是转换关系中的基本因素,流程的转换时间越长则完成任务的效率就会越差。一个满意的工作流程既需要合理地确定基本工作单位,也需要确定基本工作单位的先后顺序环节,还需要工作单位之间很快地衔接,充分节约转换过程的物质、能量、信息和时间。
二、影响工作流程构成的因素
在工作流程中,无论是流程的工作步骤划分,还是工作步骤的逻辑关系与转换关系的确定,事实上都受到了组织文化、工艺技术特征、管理的风格等因素的制约。工作流程本身就是对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折射反应。
1.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特别是组织的价值观念会导致工作环节和工作步骤的明显的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率。

如图
所示的两组的银行储蓄服务的工作流程就表明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两个流程相比较而言,尽管流程完成的目的一样、任务一样,但流程内包含的工作环节与工作步骤的设定完全不同。前者更加注重的是内部工作的秩序和准确性;后者则关心提高办事的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它的整个服务时间只有前者的。1/3前者流程恰恰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银行所信奉的“银行工作不能出错”、“你们要我服务”的理念和价值观的产物。后者就是从以顾客为中心、提高
顾客满意度的观念出发设定的。
2.工艺技术特征。工艺技术特征对于组织流程的影响是在于它决定了组织工作流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的内容。不同的工艺和技术要求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人员素质、不同的原材料的投入。因此,它决定工作环节的差异和逻辑关系与转换关系的差异。每次技术与工艺的变革都毫无例外的引发工作流程的变化。从生产流程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正在让位于大规模定制生产。可以预见技术工艺未来的巨大进步,必然导致现有企业组织流程的改变。
3.管理风格。管理的风格是由领导的风格和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战略特性所决定,管理的风格与工作流程有着密切关系。管理风格的差异会导致对工作环节的不同设置。例如在计划流程中,民主式的管理风格会产生更多的由上而下的组织决策流程。反之,集权式管理风格更容易形成从上至下的命令服从过程。管理风格也影响着逻辑关系的选择和转换关系的安排。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多是严格的秩序关系、平稳的转换关系、程序对于人员的控制;而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它的人事管理流程则突出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